“我们从平整土地开始,翻地、做畦、播种、覆地膜、除草、浇水……大蒜种植让我掌握了很多劳动技能,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与快乐,丰富了我的人生体验,伴我成长……”5月24日,正在定陶山大附中实验学校参加劳动的学生马怡菲高兴地说。伴随着“每周一农谚”诵读声,在定陶山大附中实验学校第七个“劳动月”里,初一九班学生马怡菲兴奋来到学校“知行农场”,在劳动课教师的指导下收获大蒜。
“小满不起蒜,雨淋就散瓣”,这句农谚告诉我们,小满节气是大蒜的采收时节。这是学校传承农耕文明,开展“农耕记忆”融合农耕文化劳动教育的一个场景。
定陶山大附中实验学校处在城乡结合部,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随着农村机械化生产的现代化,孩子们对农业生产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自小一直看着家长田间耕作,陌生的是很少亲自体验,为此,学校专门开设农场课程,将农耕文化所蕴含的农学思想、农业知识和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互帮互助、团结和善等文化传统融入校园文化、课堂教学和劳动实践,通过一周一主题、一周一农谚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为此,学校投资三万余元,整平荒废土地八亩,开辟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由老师学生投票命名为“知行农场”,划分24个种植区高一、初一每班认领一块,由学生自主管理,分阶段开展评比,增强学生的劳动主人翁意识。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劳动课程方案,配备专、兼职教师6名,扎实开展劳动教育课程。
此外,学校充分发挥家校合作项目组的作用,利用家长课堂、家校微信群指导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布置适宜的劳动任务,周天、假期采取直接参与、田间观察等方式强化劳动实践体验,提升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
“中国几千年的乡土生产、生活方式,孕育了悠久厚重的古代农耕文明。农耕文明是我们的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色。让学生从小在农耕文化的熏陶中成长,在劳动的同时感受农耕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亲近自然,热爱劳动。”定陶山大附中实验学校校长陈立军说,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我校将进一步健全劳动教育组织实施,落实劳动教育课程,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信息来源:菏泽市教育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