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实“三个保障”,促进体育教学健康发展
一是常规管理有保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体育教师为成员的学生体质健康工作小组,一把手垂直管理,定期召开体育工作专题会议,研究相关政策和体育教学发展思路,扎实有效地开展体育教学工作。二是师资力量有保障。现有体育专职教师8人,市级教学能手1人,市级教书育人楷模1人,区教学能手3人。多次邀请市区专家到校指导工作,为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赋能。同时聘请了鲁能、东俊体育、童威武馆六名专业教练担任外聘教师,为体育教学提供技术支持。三是经费投入有保障。按照《国家体育器材标准》配齐体育器材,保障体育教学和开展活动的需要。学校现有足球展室一处,塑胶操场三处,篮球场8个,足球场3个,排球场一个,乒乓球台,单双杠等体育器械一应俱全,为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做好“三项常规”,助推体育教学优质高效
一是建立健全制度,激发教师工作干劲。为鼓励教师开拓进取,发挥集体智慧,在四大节比赛及各类竞赛中取得更优异成绩,学校制定竞技比赛考核方案,将体育教师的工作成效纳入工作绩效,保障体育教师各项权益,充分调动广大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二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体育课堂效能。严格执行国家体育课程计划,开足、开齐体育课,严抓体育教学质量,定期开展新教师上岗课、提高课,骨干教师展示课等赛课活动,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的体育课堂。三是开发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开发《魅力排球》《灵动篮球》《阳光体育,快乐足球》等校本课程,全校每名学生100%能接触到足球、篮球、武术,真正让提升学生体质成为校园常态。疫情期间,体育教师精心录制六节武术课推荐到学习强国平台,惠及更多居家学习学生。
三、开展多彩活动,丰富学生校园学习生活
一是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积极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体育组、教务处和政教处联合,加强对大课间活动的考核和管理。学校课间操常年保持较高水平,在区内组织的课间操大赛中连续多次夺得第一名的好成绩。二是坚持每天一个半小时体育训练。先后成立足球队、篮球队、武术队、体育舞蹈队等多支体育训练队伍。体育训练结合延时服务、选修课程等形式进行,保证每天训练时间不少于1.5小时。业已形成了以足球、武术、篮球特色项目为龙头,其它项目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三是精心组织体育竞赛。每年举办“校长杯”足球联赛,每个年级至少参与其中10场比赛,二至六年级共60余场比赛,参加人数近600人。多样的体育竞赛,不仅丰富了体育教学内涵,更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
四、发展传统特色,强化学校优势项目建设
一是坚持科学训练。学校高度注重各运动队的训练,做到了“教师、队员、时间、场地”四个落实,由体育教师以及外聘专业教练员定期训练,既提升校队整体实力,又保证了训练和比赛的正常开展。二是密切家校沟通。通过主题宣讲与家长达成共识,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邀请在体育上有一技之长家长进课堂,给孩子传经送宝。利用一年一度的体育节,开展亲子运动会,搭建家长和孩子的交流平台,融洽家校关系。三是开发社会资源。加强与社会力量的纵横联系,与东俊足球俱乐部、童威武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俱乐部和武馆派遣专业教练参与教学和训练。坚持“以赛会友”。积极组织球队参加各级比赛,多次跟济南、青岛等省内和市内传统体育强校切磋交流球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