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慧眼辨析隐匿于眼底深处的细微疾患,以真心认真对待每一位眼底病人”,在20余年的行医生涯中,做过大小7000余例手术,给无数眼底病患者带来了沉睡已久的光明,被患者亲切的称为“好姐妹”,“小丫头”。
“面对每一位患者,用心去做是我一直笃行的原则。虽然过程很累,但收获到患者的喜悦与感激,那种发自内心的成就感让我很暖心”。她,就是华厦眼科医院集团临沂眼科医院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唐宁。
父母在,不远行 为此放弃“铁饭碗”和高待遇1993年,唐宁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新疆石河子医科大学并顺利留校。2003年,研究生毕业后由于学习成绩突出,被分配到新疆石河子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为了许多学子眼中梦寐以求的“优秀留校生”。
“那段时光很充实,很自然,每天的生活就是授课,为病人看病”。谈到21年的留校任教的经历,唐宁充满深情,由于她专业素质过硬,对待患者用心、耐心,很快在当地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很多相距几百公里的患者都慕名前来。“可以这么说,在第一附属医院诊室的每一天都闲不下来。在我印象里,坐诊时患者每天都络绎不绝,科室的门口每天都排着长长的人队”。
2014年,唐宁的行医生涯第一次遇到了转折。由于父母随兄长从新疆来到青岛定居,她开始考虑起自己的规划。“其实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很不舍那段时光。但中国有句古话,父母在,不远行。也因为父母年龄大的原因,我决定回山东”。当年,唐宁怀揣着深深的眷恋与不舍,以及对父母的牵挂,敲开了附属医院院长的办公室,递上了辞职信。那段时光至今仍让她难以忘却,“科室里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她们劝我再思考下,但我去意已决。和他们一一送别后,我踏上了前往山东的列车”。
值得庆幸的是,在山东,唐宁遇到了职业生涯的又一春天。“很庆幸自己,可以来到华厦眼科医院集团临沂眼科医院,在这里继续从事自己所挚爱的行业”。
孱弱外表下 她是手术中的“严医”
眼底病被称为眼科中最复杂、最棘手的病症,繁琐、精细的手术环节以及不能偏差分毫的过程让很多眼科医生望而生畏。初见唐宁,略显孱弱的体态和柔和的声音很容易让人和弱不禁风联想在一起。但在很多与唐宁共事的医护工作者眼中,手术台前的唐主任,严厉、严谨的工作态度让她们印象深刻。“手术台前,关系着患者安危,容不得半点马虎与懈怠”。
“唐主任在手术前很细致,执着。记得前段时间,有一次一名陈姓患者前来手术,唐主任在术前足足将医嘱讲了好多遍,直到最后患者笑着打断了她”,谈到对唐宁的印象,同科室的护士这样回忆她。有一次,细心的她观察到医院保安的双眼较为突出,为其进行了检查,发现保安双眼均有青光眼,一只眼并伴有视网膜脱落。在为患者进行手术后,患者感激地称她为“细心认真的大夫”。
一个杯子一辈子 医病重在医“人”
在唐宁看来,她对患者医病的感悟随着时间而悄然变化。“早年看病的时候,就是单纯的看病。如今,在行医的道路上走到现在,才发觉医生看的重点不在病,而在于人”。医者医“病”更在医“人心”,与患者促膝长谈交朋友,这是唐宁如今恪守的行医准则。
在唐宁的办公桌上,一个不起眼的玻璃杯子蕴藏着一段医患关系的佳话。2016年1月份,一位年近60岁的女户籍警身患眼底病前来寻求治疗,唐宁耐心地为她进行诊断并成功进行了手术。手术前、中的严谨细致的态度和贴心关怀让患者与唐宁拉近了距离,亲切地称其为“好姐妹”。术后复检中,患者的视力奇迹般的恢复到0、7,在2016年传统的小年那一天,唐宁在办公室里收获到了意想不到的礼物。“那个场景至今我还记得,一份精美包装下的杯子,和一个象征着吉祥如意的‘福字’,以及一张患者亲手写下的‘小年快乐’,那一刻,一股暖流涌入内心,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医生所能获得的最大幸福”。如今,这个杯子被唐宁小心翼翼的带在身旁,默默记录着这段曾经的往事。
这样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在唐宁20余年的从医生涯中,7000余例手术中时有发生。2018年3月10日,一名69岁,来自临沂市兰山区的孙大爷被唐宁确诊为右眼黄斑裂孔,由于患者患有心脏瓣膜置换术手术史且长期服用抗凝药物,需要检测凝血正常时方可进行术前准备,导致术前工作异常繁琐。漫长而焦急的等待这让孙大爷有了情绪,唐宁半蹲在孙大爷旁边,和他唠起了了“家长”,倾听老人的心声,及时安抚好老人的情绪,并顺利进行了手术。术后复查中,老人的术前视力由0.06提升到了0.15,老人激动地紧握住唐宁的双手,“丫头,感谢你!感谢你对我这么细心的照顾”。
用心做事,用情对人,以手术解患者之所疾,以真心化患者之所忧,这是唐宁从医生涯中最真实的写照。“病人解除眼疾痛苦,是我最开心的时刻”,这句唐宁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即是她内心深处最朴素的情感表达,更诠释着一位医生对事业最真挚的回应。 |
|
|
|
上一篇:临沂眼科医院周红燕:用情、用心,曾经患者变亲人 |
下一篇:名医之道:记临沂市中医医院肿瘤治疗开拓者刘世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