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端午节,在全国几乎家家户户都忙着包粽子、吃粽子。日前,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董瓦村的老年活动中心,79岁的村民侯淑英老人正与她的7个年龄都在70岁以上的老姐妹们一起缝制香荷包,精心编制彩色“粽子”。与众不同的是,她们缝制的“粽子”不能吃。“在我们农村,每逢端午节,都要为儿童绣一些香荷包、粽子,里面装上艾蒿、香灰,外面镶上豆子。不仅是为了装饰,关键是为了强身健体,更是一种吉祥与祝福。”侯淑英高兴地说。
虽然她们制作的粽子是为了免费给村里孩子赠送,但外地慕名而来购买“粽子”的人也不在少数,一个小“粽子”可谓带动了端午经济。“传统吃的粽子大家都熟悉,可这种‘粽子’还是比较少见,都是老人手工缝制的,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让孩子们增长了知识,还可以放在家里当装饰品,一举好几得。”来自邹平市的杨晓梅拿着刚刚从侯淑英老人那里买的“粽子”高兴地说道。
侯淑英文化水平不高,1958年小学毕业后,就在村里担任妇女主任。生性活泼的侯淑英工作大胆泼辣,不到20岁就入了党。之后,她在村里担任计生办主任、调解办主任、支部委员、村委委员,获得了不少荣誉称号。
为了让传统文化延续传承,2009年自小就有“针线活”巧手之称的侯淑英和村内7姐妹商量,能否将传统的粽子制成工艺品?她们经过反复设计、选料,将粽子制成菱形,内用艾蒿叶填充,外用11种彩线缠绕,彩线按规则排列成“体育场”,一个大“粽子”,下面带4个小“粽子”,既美观新颖,寓意深远,又能闻香驱病,体现民俗特点。在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主办的“愉悦杯”第四届中国家纺手工精品创意大赛上获得银奖。
侯淑英虽然79岁了,但她眼不花、耳不聋,精神头非常好。说起她的壮举那可是几天几夜都说不完:为了庆祝北京申奥成功,她累计缝制了1571个样式不一的香荷包,每一个荷包上都绣有年月日,都装满着感人的故事。申奥成功绣出第一只荷包2001年7月13日,申奥成功令多少人彻夜难眠。侯淑英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她有一种冲动,要为奥运会做点什么。她推醒了身边的老伴张良生:“我想,要为奥运助威,要为中国人的扬眉吐气助威。你说,我每天绣一只香荷包,为中国体育运动员添油加劲,每天一个,你说咋样?”侯淑英马上找针寻线,在灯下,她剪布、构图,一针针,缝出对祖国的热爱,一线线,绣出对体育健儿的深情。一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她亲手绣出的第一只香荷包诞生了。紫色的绸布上,红色的映衬出“2001.7.13晚上22点10分奥运北京”几个清晰的大字。她和老伴边欣赏,边为自己的创意而振奋。第二天上午,她又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绣出了第二只香荷包“欢庆祖国万岁!”。从此,她一绣就是5年多,每天至少一个小时,每天至少一个,从未间断过。荷包记录精彩瞬间在她所绣的荷包中,真实地记录着各大赛事中的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期间,侯淑英逢赛必看,获得冠军后她马上记录下来,并绣在荷包上:“雅典射击冠军杜丽为国获得第一枚金牌2004.8.13”、“雅典举重冠军陈艳青为国获得第八枚金牌2004.8.17”。2002年7月14日,她绣出了“百年奥运中国圆梦北京申奥成功一周年”。世界性的体育赛事,中国的冠军她都绣在荷包上。全国性运动会,她绣出山东的冠军。山东省的运动会,她绣出淄博市的冠军。
从2015年开始,侯淑英就与七姐妹商量,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如何展现农民的喜悦、农村的变化,农业的丰收,表达兴奋与感谢,她们决定用当地传统象征吉祥喜庆的荷包、粽子为载体,手工绣制,向党的十九大献礼。她们选用五种彩线,将粽子制作成菱形,用琉璃珠、穗头作装饰;用五种不同颜色的布料,以艾叶、桃叶等为填充物缝制荷包。八姐妹历时两年,精心绣制2000多个,并用荷包拼成了“喜庆十九大胜利召开”、“永远跟党走”等条幅在村幸福院展览;在粽子上印制喜庆十九大胜利召开、盛会十九大强盛中国等,免费赠送给村民。
“现在退休了,事情反而又多起来了,每天都闲不着。” 侯淑英始终保持着一种快乐。我和我的几个老姐们们计划缝制2022个香荷包,为冬奥会献礼!绣香荷包、缝制粽子,也使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不会的字查字典,不了解的体育项目,也渐渐熟悉。更关键的是锻炼了我的毅力和耐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传统文化,更好地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侯淑英说。
(闫盛霆仇慧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