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扬四海的牡丹文化、忠义侠武的水浒文化、延续千年的堌堆文明、流淌千年的黄河文明、独领风骚的非遗文化、感天动地的红色文化……说起当地的文化旅游名片,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尹慧萍如数家珍。“2019年是文旅融合元年,我们把文旅融合发展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尹慧萍说,立足丰厚的人文资源,探索文旅融合路径,菏泽在八大方面着力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打出了多张城市名片。
为推动文旅规划融合,菏泽市委、市政府编制了《菏泽市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作为山东第一个编制发展规划的市,菏泽进一步明确了文旅发展方向,打出“牡丹、水浒、黄河、始祖、非遗”5张名片,深挖内涵、串珠成链、连片成面、集群发展。
在此基础上,菏泽积极推动文旅产业、活动融合,不仅建设了方特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园、菏泽市博物馆新馆片区、牡丹文创小镇、水浒好汉城第三期文化旅游项目、鲁西南记忆二期工程、巨野金山旅游片区等文旅项目,还加大了文化活动的开展频次。据了解,今年菏泽借助第28届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分门类推出了95项大型公益活动,其中文化活动有57项;还结合山东省非遗月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节日组织了70余项主题活动,观众累计超百万人次。
最近,菏泽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均实现了免费开放,各级博物馆、民俗博物馆、乡村记忆馆、历史文化展陈中心已成为广大游客游学“打卡”的必到之处。文旅设施的融合使菏泽市有了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为保障文旅融合的顺利推进,我们整合了一系列现有资源。”尹慧萍向记者介绍说,目前,菏泽市原文化市场执法和原旅游市场监管合二为一,整合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成为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局授权执法单位,文化市场融合正在有序推进中。此外,菏泽已经完成了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全部新媒体账号的整合,实现了文旅营销的融合,将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联合起来宣传,以崭新的文化和旅游品牌形象塑造新时代奋进的菏泽形象。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博资源是菏泽的文化活化石,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民族性和独特性。菏泽是非遗大市,国家级、省级非物质遗产名录数量和代表性传承人数量多年来居于山东省首位,国家级非遗项目居全国地级市第三位。为传承利用好非遗资源,菏泽积极推进非遗融入旅游,精选出一部分戏剧、民间音乐、曲艺、武术表演、民间杂技等表演类非遗项目,打造出了“曹州古韵”非遗实景演出。在今年牡丹文化旅游节期间,“曹州古韵”在曹州牡丹园内驻场演出了10天20个场次,每场都由12个独立节目组成。
今年4月份,菏泽联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巨野县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昌邑故国——海昏侯墓精品文物展”,来自南昌的60套(件)珍贵文物不远千里,跨越千年回到海昏侯的故乡。将文博资源融入旅游,让广大游客游览文博场馆、体验考古文化、感受魅力人文,激起了菏泽旅游新高潮。
“老百姓的满意度才是我们的最终追求。”尹慧萍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融合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文旅规划融合、产业融合、活动融合、设施融合、市场融合、营销融合,到将非遗文化和文博资源融入旅游,一个“本地人留恋、外乡人向往”的魅力菏泽正在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