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其风格多变、造型多样的剪纸图案蕴涵了中国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表达了广大民众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对自然世界的直观感受等,是中国人道德观和审美情趣的重要展示。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临朐剪纸线条粗犷但不失精致,整体风格古拙大气,是临朐民俗文化的璀璨明珠。7月3日,在位于老龙湾风景区西大门南侧的品艺斋,我们见到了主人孙立娟,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朐剪纸传统技艺项目县级代表性传承人。

兴趣引导,自主学习
1972年出生于剪纸世家的孙立娟,在小时候经常被外祖母用剪刀和红纸片剪出来的小鱼小猫和小娃娃吸引。耳濡目染下,孙立娟渐渐喜欢上了剪纸,她跟着外祖母和母亲学习简单的剪纸图案。在家人的精心指导下,心灵手巧的孙立娟17岁就剪出了远近闻名的“牡丹”,有“剪纸牡丹”的美称。

因为喜欢剪纸,孙立娟在冶源街道车家沟村幼儿园工作后,专门开设了绘画班和剪纸班,培养孩子们的对剪纸的兴趣。多年的实践经验,加上县里举办的美术培训班中的名师系统解答培训后,孙立娟的剪纸作品日臻成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却“难精”的民间技艺,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剪纸水平,她积极进修学习,注重总结提高,并与其它的剪纸高手交流学习,使自己的剪纸水平有了更大的进步。

传技育人,弘扬非遗
剪纸是临朐频临失传的民间技艺,孙立娟在诸多社会人士以及县文化馆的帮助下,2018年11月,孙立娟成为临朐剪纸传统技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孙立娟还创建文化工坊带动群众就业,有力推动临朐剪纸艺术产业的发展。她将剪纸技艺带入学校,常应邀或主动进入学校进行剪纸非遗讲习,并在冶源街道北杨善剪纸艺术博物馆成立之初,为其村20多名剪纸艺人培训,系统辅导教学剪纸技艺;逢年过节,她经常走进敬老院为老人送“福”祝“寿”,将非遗剪纸文化教学传承做得有声有色。
坚定初心,探索创新
近年来,临朐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孙立娟培训过的北杨善剪纸已然成为一张代表临朐文化的亮眼名片。孙立娟为此无比自豪,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孙立娟用自己的行动切实传承保护了剪纸文化。谈及自身的发展,孙立娟在保持乐观态度的同时,不断探索创新之路,在不断精进剪纸技艺的同时向外开拓眼界,形成诸多独具风格、表达个人和时代关切的剪纸艺术作品。
未来,孙立娟仍会尽其所能,致力于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向人们传达剪纸的艺术魅力,推广传播剪纸艺术。(张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