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沟社区位于高密市西南部,面积84.3平方公里,辖5个社区、45个行政村,人口1.3万户、3.5万人,耕地面积8.5万亩。近年来,注沟社区挖掘自身资源,依托“四好”优势,探索“产业立区、文旅兴区、生态强区”的特色发展道路,强力推进乡村振兴。
发挥“四好”优势,提振发展士气
作为传统农业乡镇,注沟社区百姓干部有着传统老农民淳朴踏实和勤劳肯干的特性。党员干部带头干,在各类重点工作中普遍设立党员示范岗,组建党员突击队46支,常态化参与重点工作任务推进,切实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依托支部书记大比武、党员干部大讲堂等延伸党校教育实践课堂,各党员干部落实敢争第一的干劲,切实做到学用贯通、知行合一。基层百姓听党话、跟党走。在社区组织的各类活动中服从安排、认真履行社区各项规定。近年来注沟社区获评山东省卫生镇、潍坊市文明单位、潍坊市脱贫攻坚示范镇、潍坊市普及学前教育工作先进镇等称号。
注沟社区优化党员干部队伍,坚持“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方针,发掘“潜力股”、增强“后备力”、锻炼“真本领”,领导干部老中青三代结合,结构合理。在党委对注沟社区的整体掌握把舵下,青年干部发挥干事创业激情,认真服务基层群众,不断提升党员队伍能力素质,开展志愿服务,与节令和重点工作任务相结合,组织党员深入困难群众家中,帮助解决春耕、秋种、取暖等实际困难280余个。强化联系包靠。深化网格化管理,每名党员联系10-20户不等,针对群众难题建立台账、限时销号,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
以顷王冢、石泉古城等为代表的汉文化,以刘统勋、刘墉等为代表的“清爱”文化,以“淮沙落雁”“韩信坝月”等为代表的潍河文化灿烂生辉,滋养一方热土人才辈出,逄戈庄刘氏、水西王氏清朝中举63人,教育人文“村可抵县”。
注沟位于潍水沿岸,独特的气候优势和肥沃的土地条件具有发展种植农业和林果业的传统优势。地势西平东岭,农业种植土地面积大,适宜多元种植,曾是高密西南粮仓、山东省屯粮镇,农业发展基础好。临近高速出入口,多条省道穿过,交通运输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同时,潍河、商羊河、向阳河、红绣河涵养“绿水青山”,水生态、树生态、沙生态、绿生态相融共生,生态环境保护良好,为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自然环境基础。
探索特色发展道路,实现乡村振兴蝶变
近年来,高密市注沟社区立足“沃野田畴、粮果之乡”基础优势,依托“刘墉故里、汉韵新风”人文优势,发挥“印象潍水、生态绿廊”环境优势,大力实施“产业立区、文旅兴区、生态强区”战略,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乡村振兴蝶变道路。
聚焦“产业立区”,选准产业定位,打造“鲜果小镇、四季有约”品牌。按照“一村一龙头、一品一园区”产业布局,强化品种引育、科学管理、研发推广,实现了“春草莓、夏樱桃、秋葡萄、冬大枣”四季果香,走出一条绿色有机高端的农业产业高品质发展之路。同时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实施“头雁领航”工程,东屯、滕家庄等11个村领办合作社,带动群众户均增收2万余元,有效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聚焦“文旅兴区”,深挖文化资源,结合产业发展,坚持以文兴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坚持以文兴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按照“全域统筹、全域旅游”理念,注沟以逄戈庄、西沟等村为试点,立足资源优势、民俗特色,坚持保用并重、因村制宜,打好名人牌、唱响文旅歌。以刘墉故里逄戈庄村为圆心,打造辐射半径5公里的文旅圈,重点依托刘家祠堂原址建设“清爱文化园”,布局“家史馆”“家风馆”“官声馆”,集中展现刘氏家族“清廉爱民”政德家风文化,累计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培训市内外党员9200多人次。大力发展休闲采摘、文化体验、观光游览等新兴业态,吸引游客8万余人次,新创文旅产业产值1200万元,文化旅游产业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
聚焦“生态强区”,发挥禀赋优势,突出“印象潍水、生态绿廊”特色。依托潍河10公里黄金水岸以及沿线土壤沙质、草软水甘的优势,统揽水生态、树生态、沙生态、绿生态资源,规划打造潍河生态绿廊,布局印象潍水、水沐热带水果、沙沟有机蔬菜等八大板块,辐射面积2万亩、带动周边10个村,描绘出“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其中,百年栗园板块,立足“防风固沙、守护生态”功能定位,种植高年份板栗670亩,既是天然氧气吧,又是绿色生态发展屏障;长乐荷香板块,着力发展低碳经济,实行莲藕、泥鳅综合种养,畅通生态循环、推动绿色发展;印象潍水板块,瞄准美丽河湖创建目标,大力实施潍河生态提升工程,实现河湖景观和水质“双提升”。(张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