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起,潍坊市探索开展学生放学后延时服务,作为在更宽领域发展素质教育的新阵地,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紧密结合,统筹谋划,稳步推进,取得积极成效。目前,潍坊市小学已实现全覆盖,正向有需求的初中延伸。
一、加强顶层设计,注重素质教育。实施之初,确定“二三四”原则:即“双目标统领”,以解决学生课后托管难题和有利于发展素质教育为目标;“三保障到位”,家庭有需求的全保障、学生安全能保障、服务质量有保障;“四满意达标”,努力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教师满意、社会满意。据此制定实施《延时看管服务工作参考标准》,设立三级指标体系、15项服务标准,突出素质教育导向,保障方向正确、健康实施。
二、坚持课程统领,注重因地制宜。坚持活动、实践、劳动育人,突出课程理念,挖掘资源优势。坚持“一县一方案”,县市区均出台工作方案,鼓励学校量身打造服务课程。奎文区等推出“课外活动+”升级服务模式,将综合实践活动、兴趣小组进行升级,与“2+1”体育艺术技能特长培养等相结合;寒亭区结合特色文化资源,设计开发风筝、年画、草编等260多门特色课程,向学校推广、供学生“点餐”。坚持“一校一品牌”,学校通过自主研发、购买服务等方式,打造丰富多样、可供选择的课程,创建“个性定制”品牌,打造以京剧、校内种养殖、武术、书画、辩论等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坚持“两级部门联动”,在县域、学校开发课程的基础上,文化、体育、公安、科协、团委、工会、妇联等部门,每年联合向学校提供公益性服务活动200场次以上。
三、完善保障政策,注重长效机制。强化推进保障,2015年-2019年,分别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市委重点改革项目、列入市政府32件民生实事,在市委、市政府层面予以调度、推进。强化投入保障,自2014年起,市县两级财政均从彩票公益金中安排相应专项经费;2019年起,潍坊市统一按照每班每年4000元标准,建立刚性保障机制,支持放学后延时服务。强化师资保障,在潍坊全市2.86万名教师参与的基础上,吸引退休教师、“五老”志愿者、非遗传人、家长义工等近7000人参与服务,保障特色课程开发和实施。强化设施保障,发挥学校服务主阵地作用,鼓励社区、青少年宫、校外活动中心、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等公益场所参与;全市投入3700余万元配备篮球、足球、3D打印机、钢琴等设备,新增各类功能教室4930个,满足活动课程建设需求。
潍坊市积极开展放学后延时服务,换来学生开心、家长放心,把“操心事”变成了“暖心事”。2018年,在全省经济社会综合考核中,群众满意度超过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