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至3日,在聊城古城区,第十三届中国江北水城·运河古都(聊城)葫芦文化艺术节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葫芦文化艺术商家、葫芦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展示葫芦艺术,相互交流发展经验。
从2007年举办第一届葫芦文化艺术节以来,东昌府区的葫芦节越办越好,葫芦文化产业越来越壮大。那么,东昌府区的葫芦文化产业发展怎样取得突破?如何充分发挥葫芦文化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13年,盛会美名远扬
11月1日至3日,聊城古城区四条大街成了葫芦的“海洋”。本次葫芦节共分为堂邑展区、闫寺展区、梁水镇展区、精品展区和外地交易区等几大展区,集中展示了东昌府区以及全国各地葫芦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
“这个葫芦文化艺术节办得非常好!”来自山西祁县的葫芦种植加工户张磊第一次来聊城参加葫芦节。之前,他走遍了全国各葫芦主产地,参加过不少葫芦展会和葫芦文化节。“这个葫芦节规模大、层次高、影响力大,可以说是葫芦行业的第一展会品牌。”张磊忍不住夸赞。三天展会期间,他带来的大亚腰葫芦受到热捧,不仅100余个样品葫芦销售一空,还和50余名客户建立了联系,4名客户当场就签下订单,有位客户一次就订了1000余个葫芦。
“本次葫芦节在规模和层次上比以往都有较大提升。”东昌府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任永健介绍,本次活动共吸引商户2100余家,其中外地商户600余家,来自17省市区。展会艺术水平越来越高,参会的葫芦工艺美术大师、葫芦文化研究学者、葫芦加工艺术代表性技艺传承人越来越多。
提档升级,擦亮文旅品牌
近年来,东昌葫芦文化已成为东昌府区最具代表性、特色最鲜明的文化产业,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技术输出等环节的葫芦产业链,成为全国最大的葫芦种植、加工、销售基地。目前,全区葫芦种植总面积已达1.1万亩,约占全国份额的80%。
但不可否认的是,东昌府区葫芦产业发展也遇到了一些瓶颈,比如,东昌府区雕刻葫芦尚未出现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东昌葫芦的旅游商品地位不足、葫芦雕刻专业人才不足等。
“葫芦文化产业的提档升级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参加展会的江西神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思康表示,东昌府区一方面可以建立葫芦的种植标准、产品标准、工艺标准、商品标准,弘扬葫芦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祈福价值、和谐价值;另一方面,可以整合资源,打造一家以葫芦供产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或上市企业,推动葫芦产业提档升级。
从文旅融合的角度,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宋立杰建议,要坚持把葫芦作为聊城特色旅游商品的定位,提高其市场份额。同时,针对市场多元化需求,开发集品葫芦宴、住葫芦院、赏葫芦艺、购葫芦器等于一体的葫芦文化体验性旅游产品,打造具有地域特色、有竞争力的旅游品牌。
葫芦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在堂邑镇、闫寺街道、梁水镇等地,葫芦种植加工已经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如何借助政策和资源优势,发挥葫芦产业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为了念活“葫芦经”,堂邑镇“中国葫芦第一村”路庄村与省定贫困村苏堤口村结对帮扶。一方面,路庄村利用苏堤口村闲置土地,扩大路庄村的葫芦种植面积;另一方面,路庄村利用优质葫芦资源和雕刻技艺,采取技术扶贫方式,增强苏堤口村贫困群众致富能力,并在苏堤口村成立葫芦种植加工合作社,流转村内闲置土地,增加苏堤口村集体收入,促进两村共同发展。
“为充分利用堂邑镇优势葫芦资源,结合国家建设特色小镇发展需要,东昌府区政府与山东国兴卓亚葫芦小镇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蓝城集团将共同合作打造葫芦小镇三区联建项目。”东昌府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刘学芳介绍,该项目坐落于堂邑镇,将以葫芦产业创新升级为抓手,通过葫芦与旅游、商业、会议、康养、文创、艺术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一系列具有极大市场吸引力的新业态。目前,该项目已入选国家发改委“千企千镇工程”项目库以及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库。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林金彦 通讯员王忠友徐瑞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