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全国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热潮中,山东省潍坊市十笏园文化街区充分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画都”“金石之都”“潍县古城”等潍坊特色文旅IP的文化名园,走出了一条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十笏园路径”。
文化街区不是“表面光”
地处潍坊老城核心区的十笏园,凭借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人文底蕴,早就名扬海内外。当地老百姓都知道一个故事:当年十笏园的主人建成园子后,为了不出风头,取名“十笏园”,意思是只有10块笏板这么大。
如今的十笏园文化街区,即以十笏园古建筑为主体,配合其他建筑所形成的城市历史文化空间,于2015年建成开放。
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田素英说,十笏园文化街区在建设初期,潍坊市相关部门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调研。在国内众多文化街区的发展过程中潍坊发现,体现一座城市发展脉络的历史文化街区要么面临建筑被破坏的窘境;要么沦为现代化城市中的“灰色空间”,变成了环境混乱、疏于管理的建筑摆设;要么某些“幸运”的历史文化街区,在所谓的“保护、传承、复兴”名义下,因改造参与者过于注重开发,商业味道浓重,餐饮店铺林立、旅游商品充斥,使得历史文化街区成为人满为患的“文化店铺一条街”。虽然满足了人们的旅游购物新奇感,却留不下真实深刻的“文化印痕”。
基于上述调研,十笏园文化街区在国内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中创新性提出“四向”理念:向内打造完善的硬软件设施、向外塑造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向上争取高端资源支持、向下扶持本土文化人才。通过系列举措,旨在凸显“寓文于游、寓教于乐”的功能定位,使人们可以在博物馆中欣赏原汁原味的明清建筑文化,在美术馆中观看高端艺术展览,在非遗空间中动手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在节庆庙会中体验民俗文化风情,在板桥纪念馆中接受廉政文化教育,在红色景点中感受爱国主义情怀。
依托资源恢复文化生态
潍坊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区位优势明显,清乾隆年间便有“南苏州、北潍县”之称,也是我国历史上的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产地和集散地。以十笏园为核心的老潍县自古文风昌盛,域内产生了一批颇有才学的文化大家,包括在潍县任7年县令的郑板桥、大金石学家陈介祺、“浓墨宰相”刘墉等。以上资源,为十笏园文化街区的复兴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条件。
近年来,十笏园文化街区坚持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坚持“保护第一”,始终把保护历史文化建筑放在首位。在保护好历史文化资源基础上,又新建了部分仿古建筑,着力打造“1234”文化核心服务载体:一个非遗文化空间——潍坊“非遗空间”集聚区;两个国字号展览交流机构——全国书画名家展示馆、中国收藏家协会潍坊展览交流中心;三座文化旅游产业的商城——潍州书画城、潍州古玩城、潍州红木城;四处潍坊书画界领军美术馆——潍坊市美术馆、十笏园美术馆、集文斋美术馆、曲直美术馆,以及周边环绕建设的10多个中小型美术馆,从而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潍坊美术馆群。
潍坊十笏园文化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伟表示,目前国内文化街区大多采用“古建+商铺”“古建+旅游”等形式,过分倚重商业资本的介入,普遍没有发挥历史文化应有的影响力,业态没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甚至出现了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十笏园文化街区依托“中国画都”的文化资源优势和老潍县自古以来拥有的商埠和手工业名城、鲁东商品集散地的区位优势,加快培育书画、风筝、木版年画、会展、民俗、旅游等文化业态,积极探索街区+书画、街区+非遗、街区+民俗、街区+金融、街区+旅游、街区+休闲、街区+互联网的“7+格局”创新,推动形成了书画展览交易、非遗传承保护、文化产权交易等产业链。
城市记忆助力文旅融合
为更好地整合文化资源,承载城市记忆,搭建潍坊城市文化中心,十笏园文化街区在不断挖掘各类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着重打造了“十大文化中心”,即以美术馆群为依托的书画艺术展览中心、以“非遗空间”集聚区为依托的非遗保护传承中心、以潍州书画城、古玩市场为依托的收藏展览交流中心等。
李伟说,通过各大中心的集中打造,保持了街区历史风貌的原真性,提高了街区整体设计的协调性,实现了街区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各大中心的打造有利于统筹各类文化资源,拉伸文化产业链条,推动文化资源产业化、集聚化、组织化发展,更加有利于打造特色鲜明、底蕴深厚、充满活力的历史文化街区,进而提升城市的文化形象。
2019年,十笏园街区还创新建立了“美非遗”网上商城。这是全国首个专业性非遗网上商城,遵循“互联网+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链打造+文化IP集群发展”的模式,依托互联网手段融合创新,建立宣传、发展一体的非遗生态产业链体系,打造了新型文化产业交易平台。
近年来,十笏园文化街区始终坚持“用保护带动开发 以开发促进保护”的理念,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打造与传统风貌相协调的历史文化街区。通过空间环境的打造和所举办的新春文化庙会灯会、十笏园非遗嘉年华、收藏博览会等系列活动,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
2019年春节期间,十笏园文化街区共接待市民游客约216万人次。十笏园文化街区的打造有效带动了十笏园博物馆、关帝庙、孔融祠等文保单位参观人数的增长。2015年开园以来,十笏园博物馆等文保单位参观人数年均增长30%以上,年门票收入由原来的几十万元增加到300万元左右。门票收入的增加使这些文保单位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修缮之中,近几年施工面积超6000平米,共有180间旧房屋得以新生,文保单位的活力进一步被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