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威海市垃圾分类三个试点镇街之一的王连街道,今年以来,积极探索推行党员干部包区、网格化管理、“垃圾分类+信用”等办法,先行在王家庄、大汛姜家、东岛刘家3个村试点,总结经验后在全街道推广,收到良好效果。
试点工作中,王连街道坚持“街道指导、村居主导”原则,通过宣传发动、典型带动的方式,在32个村、180多家个体工商户、30多家企业中,成功推行了户型垃圾桶+大型垃圾桶的“一次四分法”,全域化垃圾分类工作全面铺开。
如何让群众主动接受、广泛参与垃圾分类,是推动垃圾分类落地实施的关键。为此,王连街道制订了《王连街道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统一为各村配备5张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看板,成立了38支600多人的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逐户发放生活垃圾分类明白纸9000多份;各村广播每天早晚两次宣讲明白纸内容,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电视、明白纸、宣传看板、广播、志愿者、全体机关干部的作用,实现“线下+线上”全方位、多维度、宽领域的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王连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学生暑假是政策推行的有利契机,街道组织了一支由500多名学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通过“大手拉小手”逐村逐户宣传讲解,并通过“荣成新闻”“渔都石岛”“毓秀王连”微信公众号等媒介,推送新闻信息,让群众知道“什么是垃圾分类,怎么分类”。
为了让群众会分、分对,王连街道探索出党员干部包区、网格化、“信用+”三种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垃圾分类办法,通过现场指导、上门宣教的形式,让垃圾分类成为每一名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王家庄村采取“两委”干部包总、区长包片、志愿者包街的“三包”管理模式,共招募志愿者24名,其中21名志愿者分包全村21条街巷,负责日常宣传、指导;另外3名志愿者任小区长,每人分包7条街巷,负责日常检查督导;每月评比10%的住户授予“垃圾分类先进户”,并通过各户门前的公示栏进行公示,奖励信用分1分,通过“三级分包”+“三级督导”的方法,逐步培养群众的垃圾分类意识。东岛刘家村采取“垃圾分类+信用”管理模式,成立了39人的垃圾分类志愿者,发挥指导监督作用,每天逐户检查垃圾分类情况,给予分类不到位的住户“手把手”指导,从5月开始有5次分类不到位的情况,扣减信用分1分。针对部分群众有害垃圾分类不到位的情况,该村设置有偿兑换,根据有害垃圾数量和品类,设置洗衣粉、酱油、小绿植等奖品。大汛姜家村采取以区长、党员村民代表、志愿者为责任人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全村分为4个区,每个区设正副区长各1名,负责流动检查;每名党员村民代表联系6户群众,负责讲解督导如何分类。同时,招募20名志愿者分头把好“两道关”,“一道关”是把好住户源头小型垃圾桶分类到位,“另一道关”是把好住户倾倒大垃圾桶到位,通过网格化管理模式形成齐抓共管“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为进一步解决部分村居财力、物资不足的问题,王连街道通过政府统筹、重点帮扶的措施,按照往区里争取一块、街道补一块、村居贴一块的方式,已为32个村分发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燃垃圾、可燃垃圾四类大垃圾桶931套。目前,8200个户型垃圾桶、5辆垃圾车全部启用。
下一步,王连街道将继续加大宣传引导和推进力度,通过面上总体调度、线上协同推进、点上集中攻坚,采取农村干部主抓、志愿者入户指导、群众相互监督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设施标准,加强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环节的有机衔接,进一步打牢精致小镇、精致村居的群众基础,全面夯实“山情水韵毓秀王连”的底蕴,为我市全面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提供更多“王连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