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转起来,草苫编出来。初冬时节,郯城县杨集镇梁家湾村西路两侧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10多台草苫机“隆隆”地响着,每台机器前10多个人紧张有序的添加稻草,一堆堆稻草转眼间编成了一床床宽大厚实的草苫子。“这些不起眼的稻草编成草苫子,在蔬菜之乡寿光、苍山等地可是‘抢手货’,这几天客户一直在催着发货。”说起稻草编织的事,稻草编织户老刘扳起手指头给我们算起帐来:“一台机器一天可编织150多条草苫子,每条赚4块钱的话,一天就是600多块钱,10台机器一天就能赚到6000多块钱,工人每天可创收40多块钱,有了草苫机,稻草编成了‘宝’,村里的环境也美了,村民们不出门也能增收致富啦!”。”
郯城县杨集镇水稻种植面积达7万多亩,有“稻米之乡”的美称,稻草资源丰富。多年来,秋季水稻收获后,一些稻农们为了图省事,要么将大量稻草堆积在路边、沟边,作为废料,要么一烧了之,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和污染。为彻底改变这一现象,使稻草变废为宝,杨集镇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媒体,多方了解稻草加工利用方面的信息资料,并及时反馈给稻农,引导农户做好稻草综合利用文章。农商行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简化贷款手续,上门发放小额贷款,全力扶持农民购置草苫机,建立稻草编织加工网点,更多的消化稻草资源,促进农户增收。目前,全镇稻草编织加工已发展到10处,拥有草苫编织机200多台、运输车30多辆,吸收消化了杨集镇及其周边五六个乡镇的稻草,并形成了稻草收购、草苫加工、成品输出的一条龙式致富产业链,农闲时最多吸纳服务就业人口达1000余人,加快了稻草就地转化增值的步伐,改善了村庄环境面貌,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健康、协调、持续发展。李井水 |